
基本解释
1. 美好可爱 :~儿。~女。~艾(年轻貌美的女子)。~娆。~艳。~嗔。~逸(潇洒俊美)。
2. 爱怜过甚,过分珍惜 :~养。~惯。
3. 柔弱 :~弱。~小。~嫩。~气。
相关词汇
玲珑:伶俐可爱。形容身材小巧、伶俐可爱的样子。
形容女子姿态美好。
体态窈窕;娇柔细小
泛称宫女。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甚言语?他是天子,有一皇后,三夫人,二十七世妇,八十一御妻,更有三千粉黛,八百烟(姻)娇。” 元 无名氏 《抱妆盒》第二折:“管领他美孜孜八百姻娇,守定这艷亭亭三千粉黛。” 元 马致远 《汉宫秋》第一折:“端的是卿眇目,他双瞎,便宣的八百姻娇比竝他,也未必强如俺娘娘带破赚(绽)丹青画。”
媚、娇:美好。形容女子姿态美好。
撒:尽量使出来或施展出来;娇:娇气;痴:憨痴。形容仗着受人宠爱,故意做作。
柳丝垂,莺声娇。 形容春景之美。
形容女子苗条妍美。
惹人宠爱的柳色、娇艳的花枝。 形容春色。
娇: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。 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,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。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。也指取妾。
对女婿的美称。 同“东床娇婿”。
对女婿的美称。
撒:尽量施展。尽量施展娇态,卖弄俏丽。
柳丝柔垂,花朵娇妍。比喻女子貌美。
指美丽可爱的少女。
小性儿。 谓受不得委屈的性情。
[young and beautiful wife] 美丽且年轻的爱妻
柔媚。
形容女子娇娆妩媚。
指肌肤细嫩。
1.指 汉武帝 陈 皇后 。 《汉武故事》:“ 胶东王 数岁,公主抱置膝上问曰:‘儿欲得妇否?’长主指左右长御百餘人,皆云不用,指其女:‘ 阿娇 好否?’笑对曰:‘好,若得 阿娇 作妇,当作金屋贮之。’长主大悦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明妃曲》之一:“君不见咫尺 长门 闭 阿娇 ,人生失意无南北。” 2.后常用借指妓女或外宠。 唐 孙棨 《题妓王福娘墙》诗之二:“寒绣衣裳餉 阿娇 ,新团香兽不禁烧。” 明 无名氏 《霞笺记·霞笺题字》:“何必歌 苏小 ,行云知已遏,类鸣蜩,欲傍秦筝看 阿娇 。” 郁达夫 《怀扬州--用姜白石<小红低唱我吹箫>韵》:“乱掷黄金买 阿娇 ,穷来 吴市 再吹簫。”参见“ 金屋藏娇 ”。 3.方言。子女。 清 郝懿行 《证俗文》卷四:“子女, 关中 谓之麆子,亦谓之阿娇。《輟耕録》: 段继昌 好饮,以钱遗之者尽送酒家,名酒曰黄娇。盖 关中 以儿女为阿娇,故况之。”
翠绿欲滴
娇惯放纵
妩媚可爱的目光。唐玄宗 《题梅妃画真》诗:“霜綃虽似当时态,争奈娇波不顾人。” 宋 柳永 《河传》词:“愁蛾黛蹙,娇波刀翦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娇娜》:“少间,引妹来视生。年约十三四,娇波流慧,细柳生姿。”
撒娇。
轻寒;微寒。
艳丽
幼稚而天真可爱
1.谓声音柔细。 2.贵重精致。
柔声细语。
艳丽
1.柔美妩媚。唐 韩偓 《意绪》诗:“娇嬈意态不胜羞,愿倚郎肩永相著。” 宋 赵与时 《宾退录》卷二:“ 蔡襄 (书法)如少年女子,体态娇嬈,行步缓慢,多饰繁华。” 朱自清 《温州的踪迹》:“花正盛开,红艳欲流;黄色的雄蕊历历的,闪闪的。衬托在丛绿之间,格外觉得娇娆了。” 2.美人名。 唐 杜甫 《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》诗:“细马时鸣金騕褭,佳人屡出 董娇嬈 。”一本作“ 娇饶 ”。 唐 李贺 《恼公》诗:“ 宋玉 愁空断, 娇嬈 粉自红。” 3.指美人。 唐 李商隐 《碧瓦》诗:“他时未知意,重叠赠娇饶。”一本作“ 娇嬈 ”。 明 沉鲸 《双珠记·助恶谋奸》:“一自遇娇嬈,相思日夜熬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逃难》:“那一队娇嬈,十车细软,便是俺的薄薄宦囊。”参见“娇饶”。
美人。
柔美的歌喉。
形容仗着受人宠爱,故意做作。 同“撒娇撒痴”。
娇:爱怜过甚;惯:纵容,放任。 从小就被溺爱、娇养惯了。
阿娇: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(馆陶公主又称“长公主”刘嫖)的女儿。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。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。
金屋:华丽的房屋;娇:阿娇,汉武帝刘彻姑母的长女,借指美丽的女子。指娶妻或纳妾。
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。
1.美人。鲁迅 《花边文学·法会和歌剧》:“赛会做戏文,香市看娇娇,正是‘古已有之’的把戏。” 广东 民歌《妹子有郎象无郎》:“十八娇娇三岁郎,手提灯盏牵入房。” 2.犹娇滴滴。《西游补》第七回:“当时 项羽 又对 行者 道:‘……等我一当讲平话相伴,二当出气。’ 行者 娇娇儿应道:‘愿大王平怒,慢慢説来。’”
犹言娇滴滴。
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。
谓风姿娇柔。
指美女。
见“ 百驍 ”。
犹撒娇。
骄阳。娇,通“ 骄 ”。
柔美;轻柔。
年轻,年少。南朝 梁 张率 《相逢行》:“大妇刺方领,中妇抱婴儿,小妇尚娇稚,端坐吹参差。”
宛转而细弱。
骄纵放荡。
柔美;柔弱。
宠爱怜惜。
娇嫰指娇嫩的鲜花,该词。
傲慢。娇,通“ 骄 ”。
柔美。媄,同“ 媺 ”。
1.美人;美貌的少女。 2.即娇娥。蛾眉。
令人怜爱指年轻女子,样子妩媚,[pout] 假装地生气
美丽俊俏。
美女。
酒的代称。
1.形容女子娇艳之态。亦指娇艳的女子。 2.妖娆的春色。
撒娇。
美丽的容貌。
形容女子嫩红的脸色
娇媚慵懒
柔情。
妩媚的姿态。 南朝 梁简文帝 《咏舞》:“逐节工新舞,娇态似凌虚。” 唐 宋之问 《伤曹娘》诗:“ 河伯 怜娇态, 冯夷 要姝妓。” 宋 柳永 《迎春乐》词:“怎得依前灯下,恣意怜娇态。” 夏丏尊 叶圣陶 《文心》二三:“新染的石榴花,又在枝头露笑脸了,鲜红似去年,娇态也不差。”
可爱的、婀娜的姿态
1.亦作“娇妬”。娇,通“骄”。谓女子骄傲任性而嫉妒。 2.娇,通“骄”。娇嗔貌。
娇媚地哭泣。
指妩媚动人貌。
见“ 女媧 ”。
1.十分娇娆。 2.指美人。
俊秀娇媚。
谓两情欢爱。
楚 地美女。
亦作“ 娇嚬 ”。谓蹙眉含愁的媚态。 南朝 梁简文帝 《长安有狭邪行》:“小妇最容冶,映镜学娇顰。” 唐 李百药 《火凤词》之二:“娇嚬眉际敛,逸韵口中香。” 宋 晏几道 《少年游》词:“南楼翠柳,烟中愁黛,丝雨恼娇顰。”
喻柔嫩纤细的手指。荑,始生的白茅嫩芽。语出《诗·卫风·硕人》:“手如柔荑。” 宋 周邦彦 《醉落魄》词:“花染娇荑,羞映翠云幄。”
多指植物青翠且婀娜多姿
柔媚缠绵。
犹娇痴。 唐 陈羽 《古意》诗:“姑嫜严肃有规矩,小姑娇憨意难取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词曲·拜月亭》:“即旦儿‘髻云堆’小曲,模拟闺秀娇憨情态,活脱逼真。”《孽海花》第十六回:“ 加克 此时,看着姑娘娇憨的样儿,又听着姑娘锋利的话儿……不知怎么才好。” 程乃珊 《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》:“特别像妻这种很有风韵的女人,那种耍耍小性子的娇嗔薄怒样,很是娇憨可爱。”
娇惯宠爱
1. 嫩弱娇嫩的鲜花 2. 娇柔娇嫩的身子
美丽动人的少女
犹娇媚。清 陈维崧 《贺新郎·中秋前五日看早桂》词:“丛桂离离香满径,正值秋棠开处,掩映也倍添娇嫵。” 清 陈维崧 《齐天乐·枫桥夜泊用湘瑟词枫溪原韵》词:“如眉月稜半吐,想当年曾鬭, 馆娃 娇嫵。”
柔美,艳丽。
骄横奢侈。 娇,通“ 骄 ”。
1.《汉武故事》:“胶东王数岁,公主抱置膝上,问曰:‘儿欲得妇否?’………指其女:‘阿娇好否?’笑对曰:‘好!若得阿娇作妇,当作金屋贮之。’”胶东王,指汉武帝刘彻。后以纳妾别居为“藏娇”。 2.指姬妾或妓女的住所。
1.指明月。 2.形容洁白娇嫩。
妩媚可爱。
娇柔貌。
撒娇。
容貌、声音妩媚动人
美丽的环状发髻。
1.清越和谐的声音。 2.妩媚的风姿。
1.认为贵重而过度爱护 2.物品容易损坏的 3.娇气尊贵;养尊处优
蛾眉。
美貌的少女。
1.嫩脆。 2.谓声音柔美清越。